全球首张!低空经济的春天来了,中国模式正在撬动万亿市场!
<p style="text-indent: 2em;">全球首张适航证落地中国,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万亿低空市场爆发在即。深圳每10平方公里1.5个起降点构筑“空中高速路”,亿航智能完成千次商业飞行领跑世界,城市通勤效率将迎指数级跃升——当飞行成为日常,天空正成为中国的第三维发展空间。</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全球首张!低空经济的春天来了,中国模式正在撬动万亿市场!</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2025 年 3 月 28 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向亿航智能旗下两家企业颁发全球首张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这一消息如平地惊雷,在低空经济领域激起千层浪。作为全球首个实现 “四证齐全”(型号合格证、标准适航证、生产许可证、运营合格证)的 eVTOL 运营商,亿航智能不仅为自身商业化征程按下加速键,更标志着中国低空经济从政策规划迈向实际运营的历史性跨越。当国家发改委低空经济发展司的职能日渐清晰,当 2025 年万亿级市场规模的预测触手可及,这家曾被质疑 “空中楼阁” 的企业,正用技术突破与政策红利的双重引擎,改写人类交通出行的未来蓝图。</p><p><br/></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upload/image/20250424/1745484238738854.png" title="1745484238738854.png" alt="微信截图_20250424163833.png"/></p><p style="text-indent: 2em;"><br/></p><p style="text-indent: 2em;">如果说亿航智能的突破是技术创新的硕果,那么政策体系的完善则是催生这颗硕果的肥沃土壤。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 “低空经济” 与 “商业航天” 并列为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明确提出 “建立全链条治理机制”,这意味着低空经济正式从地方探索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发改委低空经济发展司的成立,更是破解长期以来空域管理分散、标准体系缺失的关键一步 —— 按照规划,2025 年全国低空通信导航系统将实现全覆盖,3000 条无人机配送航路将动态划设,深圳、合肥等 20 个城市将率先开放空中观光、医疗急救等应用场景,为 eVTOL 规模化运营铺就 “空中高速路”。</p><p><br/></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upload/image/20250424/1745484253862130.png" title="1745484253862130.png" alt="微信截图_20250424163846.png"/></p><p style="text-indent: 2em;"><br/></p><p style="text-indent: 2em;">地方层面的响应速度同样令人瞩目。深圳提出 2026 年前建成 1200 个低空起降点,相当于每 10 平方公里就有 1.5 个起降点,构建 “5 分钟低空出行圈”;浙江、江苏分别规划 150 个、240 个公共无人机起降场,长三角地区正形成密集的低空基础设施网络。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 30 个省份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粤港澳大湾区的 “空中的士” 试点到成渝双城经济圈的低空物流网络,政策红利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转化为落地项目。中国民航局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低空飞行活动量同比增长 47%,无人机商业应用订单量突破 200 万单,政策驱动下的产业爆发期已然到来。</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嗅觉敏锐的资本早已提前布局。2025 年初,合肥国资平台通过战略入股成为亿航智能重要股东,中国人寿增持至 5% 持股,推动其股价在三个月内暴涨 420%,市值突破 500 亿元。更值得关注的是产业链上下游的投资热潮:中信海直作为通用航空龙头,正与亿航共建 eVTOL 运营网络;万丰奥威子公司参与 eVTOL 原型机开发,宗申动力为其提供核心动力系统,莱斯信息则打造低空智联管理平台。这些企业构成了低空经济的 “铁三角”—— 基建(起降点、通信系统)、设备(飞行器、电池)、运营(航线规划、服务网络),每个环节都孕育着百亿级市场空间。</p><p><br/></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upload/image/20250424/1745484276677801.png" title="1745484276677801.png" alt="微信截图_20250424163857.png"/></p><p style="text-indent: 2em;"><br/></p><p style="text-indent: 2em;">据高盛研报测算,2025 年中国低空经济相关设备市场规模将达 3500 亿元,运营服务市场达 6000 亿元,带动基建投资超 1 万亿元。更长远来看,当 eVTOL 与 5G-A、卫星通信深度融合,低空场景将衍生出空中直播、应急救援、环境监测等新业务,形成 “天空经济” 生态。资本市场的热情不仅限于一级市场,在 A 股市场,低空经济板块年内涨幅达 78%,远超同期大盘,显示出投资者对这一赛道的强烈信心。</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在地球另一端,美国 Joby Aviation、德国 Volocopter 等企业也在加速 eVTOL 研发,但亿航智能的 “中国速度” 让世界侧目。区别于欧美企业依赖传统航空认证体系,亿航依托中国民航局 “无人机分类管理” 政策,将载人 eVTOL 纳入无人驾驶航空器监管范畴,大幅缩短适航认证周期。这种 “政策创新 + 技术创新” 双轮驱动的模式,使中国在低空经济赛道实现 “弯道超车”—— 当 Joby 仍在等待 FAA 适航认证时,亿航已在深圳完成 1000 架次商业飞行,积累了全球最大规模的无人驾驶载人飞行数据。</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东南亚和中东市场成为亿航智能 “出海” 首站。马来西亚已订购 60 架 EH216-S 用于旅游景区通勤,阿联酋签订 100 架意向订单,计划在迪拜构建 “空中的士” 网络。这些地区空域管制相对宽松,旅游经济发达,与亿航的短途观光定位高度契合。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中国低空经济模式正输出全球 —— 从飞行器制造到运营管理,从政策标准到基础设施,亿航智能正在成为低空交通领域的 “中国方案” 代言人。</p><p><br/></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upload/image/20250424/1745484296189775.png" title="1745484296189775.png" alt="微信截图_20250424163906.png"/></p><p style="text-indent: 2em;"><br/></p><p style="text-indent: 2em;">站在深圳宝安的低空起降点,看着 EH216-S 划过城市天际线,人们突然意识到:低空经济不仅仅是飞行器的商业化,更是一场城市空间利用的革命。当 300 米低空成为继地面、地铁之后的第三维交通空间,当起降点与写字楼、购物中心实现无缝对接,城市通勤效率将迎来指数级提升。据测算,在北上广深等超一线城市,低空交通可分担 15%-20% 的短途通勤需求,缓解 40% 的地面拥堵压力,这对于人口密度极高的中国城市而言,无异于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亿航智能的故事,是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缩影。从政策顶层设计到企业技术突破,从资本热捧到产业链协同,低空经济正演绎着 “中国式创新” 的独特路径。当 2025 年的阳光洒向深圳湾,首批 “空中的士” 载着乘客掠过海岸线,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功,更是一个万亿级产业的崛起。这是属于低空经济的黄金时代,而亿航智能,正以黑马之姿,领跑这场改写人类出行史的伟大变革。未来已来,天空不再遥远,当飞行成为日常,我们终将明白:真正的创新,从来都是勇气与智慧的交响,是政策与市场的共舞,是现在与未来的对话。</p><p><br/></p>